查看原文
其他

​水与火之夏:气候风险下的我们

跟进气候治理的 星球公社
2024-08-29

点击 星球公社 守望蓝色星球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

今年夏季,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再次登上全球媒体头版,上亿人口受到洪涝、山火和高温热浪的冲击。中国华北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河北涿州市区内积水区水位最高达6米,受灾人数超过13万人;部分图书出版和发行机构位于涿州的库房被洪水突袭,百万余册图书浸泡水中。[1] 台风“海葵”给深圳、香港以及周边地区带来局部特大暴雨,导致部分城市公路成河,内涝严重。[2] 港交所也因这次史上最长的黑色(最高级)暴雨预警休市一天。在加拿大,野火蔓延上千公顷,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一度使美国纽约不见天日。[3] 在美国夏威夷,时速130公里[4]的飓风助长了山火,将毛伊岛几乎烧成废墟,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山火导致逾百人遇难,至今仍有66人失踪。[5] 9月10日,地中海飓风丹尼尔登录利比亚,致使该国东北部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平时几乎无水的德尔纳河滩瞬间泛滥。截至14日,已造成超过5500人遇难,约一万人失踪。[6] 世界气象组织已确认,今年地球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炎热的七月。[7]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全球变暖时代结束,人类已进入全球沸腾时代(era of global boiling)。”不仅如此,气候科学家还在警示,未来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的频次和烈度仍将进一步增加。[8]

联合国总部将于2023年9月20日召开气候雄心峰会,在此期间,来自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实践者将讨论如何加快公正转型,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全球韧性经济。[9] 9月18日至24日,一年一度的气候行动周也将在纽约举行,主题为“我们能,我们将(we can, we will)”。气候变化不再是“狼来了”,也不能止于“纸上谈兵”,需要每个受影响的“我们”建立正确的认知,加速制定应对方案并落实在行动上,从此刻起共同做出改变。

本文将从气候变化影响我们的方式、全球和国家层面的应对举措,以及作为个体能如何行动三方面展开,在水与火席卷的夏天的尾声,与诸位共勉。

科学家对于气候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说了什么?

回望过去,人类并非一开始就注意到气候变化这一“灰犀牛”事件,而是随着气候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渐渐意识到工业化进程中燃烧的大量化石燃料、生产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异常变暖,并带来其他相关系统的变化。不可持续的能源使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消费和生产模式的变化,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长,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正以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过去十年,全球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见图1)[10],如果不立即采取全面、有效的减排措施,近期内全球温升极有可能突破1.5℃。[11]

图 1. 气候科学家Ed Hawkins制作的地球1880—2021年“升温螺旋图”:与19世纪末相比,2021年地球已经升温超过1℃|NASA's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

沸腾时代:气候变化影响正在发生、遍及全球且愈发严峻

身处1.1℃温升的世界,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影响已遍及全球,对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造成冲击。随极端高温和低温不断突破历史极值,全社会生产生活中制冷和供热所需的用电量和能耗不断攀升。同时,极端天气对于能源基础设施的破坏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电网传输效率下降,在极端高温下,水电也可能面临出力不足等问题。[12] 此外,更加湿热的气象环境意味着更极端的降水,可能引发更多地质灾害,进而造成交通系统的中断。[13] 气候变化同样会威胁粮食安全:1964年至2007年,干旱致使全球四分之三粮食产地的产量有所下降,且这种趋势正在加剧。[14]

日益普遍的极端天气对气候脆弱人群的冲击尤为严重。气候脆弱人群通常指城市贫困人口、老年人、户外工作者、农民、牧民、妇女与女童等。受收入水平、身体条件、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和医疗资源等因素的制约,他们更易暴露在灾害之下,不仅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和资源,还更难从冲击中恢复。例如,户外工作者可能需要在酷暑下进行高强度作业,老年人等具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易因极端天气出现健康问题,农民、牧民等依靠自然资源的人群在遭遇洪涝和暴雪等极端天气冲击时,可能因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牲畜被冻死等事件失去收入来源。作为家务劳动和农活的主力,女性在受灾时会付出更多的精力来维持家庭生计。[15] 多份研究显示,高温等极端天气也会加剧家庭暴力和性暴力的频率。[16] 因此,女性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实际上比男性更多。

除了当代的脆弱群体,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及成本将由更年轻一代更长久地承担。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的每一个增量都意味着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IPCC的最新结论显示(见图2),1980年后出生的人在70岁左右将面临一个1.5~2℃温升的世界,而2020年之后出生的人在30岁左右就可能生活在1.5~2℃温升下,到他们七十岁时,可能不得不面对2~4℃温升的世界。

图2. 全球升温对不同代际的影响差异巨大|IPCC AR6 Synthesis Report

好消息: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进行时

2015年,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后称《公约》)框架下达成了《巴黎协定》(后称《协定》)。《协定》确定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三大目标: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将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2℃之内,并力争不超过1.5℃;提高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能力;以及使资金流动符合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的要求。作为《协定》的核心,各国均提出适用本国情况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和长期发展战略(LTSs),并通过全球盘点等机制衡量集体进展,更新并提升气候承诺和行动的力度。截至目前,全球93个国家(地区)已通过立法或政策确立了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或“碳中和”的目标(见表1)。

表1. 主要经济体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和长期排放战略目标

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 Climate Watch

在不同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多双边对话中,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也逐渐成为重要议题和核心关切。七国集团(G7)在今年重申要加快淘汰化石燃料,落实气候目标。[19] 针对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二十国集团(G20)建立了“减少灾害风险”(DRR)工作组[20],金砖国家(BRICS)峰会重点讨论了如何在气候影响下进行“公正转型”。[21] 今年9月,位于纽约的气候雄心峰会(Climate Ambition Summit)将聚集各界的气候实践者,集中讨论更新NDCs和实现发达国家的气候资金承诺,为COP28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联合国、城市和私营部门等主体也成立了多个气候联盟,协同开展气候行动。例如,联合国设立了绿色气候基金(GCF),专门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NDCs目标,至今已建立了100多个项目,资金规模超过98亿美元。[22] 在城市层面,全球近百位市长成立了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致力于建设健康、公平且有气候适应力的城市。[23] 在私营部门方面,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等行业成立了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汇集了超过70万亿美元的资产,推动联盟成员实现净零排放目标。[24]

减缓与适应并行,中国气候行动一览

面对气候变化,中国坚持减缓和适应一同推进。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搭建了“1+N”政策体系(见表2),对不同部门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指引。中国在落实气候行动方面同样展现出大国的领导力: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从2016年的34.6%提高到2022年的47.3%,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全球第一,绿色金融产品领先全球,工业能效不断提升,增加气象监测与预警机制,推广气候智慧型农业等。此外,中国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里约峰会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辅相成。

表格 2. 中国的“1+N”双碳政策体系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根据公开可得信息整理

在气候适应领域,2022年5月,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将提高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强化经济社会领域适应列为重点任务,并强调要关注农业与粮食安全、健康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城市与人居环境和金融、能源、旅游等敏感二、三产业(见表3)。[25]

表 3.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的主要内容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根据公开可得信息整理

坏消息:目前全球总体行动进展距离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

2023年是第一次全球盘点结果的公布之年,根据《公约》秘书处最新发布的全球盘点综合报告,全球实现1.5℃温控目标的窗口期正在迅速收窄,现有的集体气候行动不足以实现《协定》的1.5℃乃至2℃温控目标,甚至也不符合各国已作出的气候目标和承诺,亟须更具雄心、跨部门的系统性公正转型(见图3)。[26] 在适应方面,当前全球适应行动以小尺度、碎片化和增量型(根据IPCC,“增量型适应”的规模有限,不会改变当前系统的完整性。例如修筑防洪堤坝,或根据旱情改变农耕时间)为主,且各地进展不一致,需要继续制定基于当地情况的适应策略,扩大流入适应领域的资金规模,着力发展转型适应(与“增量型适应”相反,“转型适应”的规模更大,将深度改变整个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例如建设以自然为基础的韧性基础设施,或根据气候变化改变土地的使用方式。)。在资金方面,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缺口高达数万亿美元,国际公共资金是气候行动的主要推动力,但也需要动员其他来源的资金均衡地流向气候适应和减缓领域。

图3. 到2030年,现有的气候减缓行动距离实现1.5℃目标仍有较大差距|UNFCCC

面对目前的危机和挑战,人类社会已有多种可行且有效的技术进行应对。但是,这些技术的部署和落实仍需要各方协力,以政策、投融资和技术合作推动系统性转型,动员资源和资金支持脆弱群体和地区,制定并落实可行的气候解决方案。[27] 对国家而言,需要继续推动气候减缓和适应在各领域和行业的主流化进程,加速制定并落实行之有效的适应政策和行动。[28] 对于私营部门而言,企业可以着手制定净零目标和转型路线,并开展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开展对自身运营和供应链的气候风险评估,并通过调整产品、服务和资源配置建立起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投资者则可考虑为制定气候目标和践行气候行动的企业提供融资。[29]

当“灰犀牛”以万钧之势冲来,我们能否最小化它的冲击?

面对不断攀升的气候风险和愈发具象化的气候冲击,社会、社区和个人都可以通过提高应对能力来增强气候韧性。首先,对社会系统而言,需要强化对极端天气和灾害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不同部门在灾害之下的协调配合,同时,需要开展针对不同行业和区域的气候风险评估,预先设计并实施适应措施,综合、有效提升全社会的气候韧性。其次,对社区而言,需要开展针对基础设施的隐患排查,建立与老年人、残障人士等气候脆弱人群的联络机制,及时传达预警信息,组织人员安置,并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30] 最后,对个人而言,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气象和气候知识,理解不同种类和分级的预警信息的含义及其应对方法,积极采取避险措施。在极端天气乃至灾害发生时,我们应尽可能降低自身对高温、暴雨、洪涝等极端事件的暴露程度,远离低洼地、河岸边、堤坝等高风险区域,降低个人的气候风险。基于转型适应的需求,目前在适应领域还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和行动差距,还需动员不同来源的资金以及吸引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关注与协力,才能真正推动系统性变革,提高我们对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同时,从预防原则来看,如果不遏制全球碳排放的增长趋势,便无法缓和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冲击。在全球、国别层面,需要为落实中长期净零或碳中和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并推动有序转型。在社区层面,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可以通过提供零废弃解决方案、分布式光伏应用、充电桩和储能系统等基础设施,为个体参与气候行动提供便利条件。作为个体的我们在衣食住行中的“举手之劳”,也可能减少碳足迹,助力气候减缓。IPCC报告测算,如果从家庭消费的维度来看,人均排放量最高的10%的家庭贡献了全球家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4%~45%,而人均排放量最低的50%的家庭一共仅贡献了全球家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3%~15%。从饮食来说,合理安排膳食、减少食物浪费可以帮助降低国内食物系统中近六成的碳排放。[31] 日常出行时,在便利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等低排放的交通方式。此外,根据全球的统计数据,乘坐高铁、动车进行短途旅行的碳排放比搭乘飞机少84%(见图4)。[32]在购物选择上,我们可以优先考虑更加节能、环保、绿色的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耗,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循环使用,践行可持续消费理念。[33]

图4. 不同交通方式每公里产生的个人碳排放:短途飞机最高,城际列车最低|Visual Capitalist

炎夏也好、寒冬也罢,气候变化这个话题已经飞出谈判桌和新闻播报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和你我身边。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是气候变化受影响者、气候知识学习者和气候行动实践者,每一份关心、每一句谈论和每一种行动都有价值。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从各自生活和工作的角度出发,关注气候变化给自己身边、特别是周遭的脆弱群体带来的影响,讨论并参与到低碳、有韧性、可持续的实际行动中去,为气候行动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项目简介

2022年,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CANGO)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发起了首届“碳中和”公益传播同行者资助计划(CN计划),该计划旨在提升中国社会组织及公益力量气候议题下的传播能力,推动优质“双碳”传播内容的生产,并搭建多利益相关方学习和交流的共享平台。2022年,项目下共开展了二十余场活动,在交叉议题推动公众参与气候变化、行业联合行动、“破圈”传播并撬动社会新资源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2023年,中国民促会与WWF继续开展“碳中和公益传播”项目二期,旨在培养中国社会组织“双碳”及气候议题传播能力,推动社会组织讲好“双碳”中国故事。   

关于我们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CANGO)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简称中国民促会)是一个全国性、非营利性、联合性、自愿结成的独立社团法人。1992年经原外经贸部(现商务部)批准成立,2007年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ECOSOC)非政府组织特别咨商地位。具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WSSD)咨商地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观察员资格。2010年被民政部评选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6年和2022年两次获得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全国性社会团体4A级。具有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税务局公布的年度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

截止到2022年底,中国民促会共有国内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175个,已与198个国外民间组织和国际多双边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已与23个国家或地区的109个国外民间组织和国际多双边机构开展了公益项目合作,项目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覆盖行业发展与支持、社企合作、气候与环境、性别主流化、乡村振兴、卫生与健康等领域,受益人数达968万。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气候行动周(CCAW)

为纪念于2020年9月22日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并向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致敬,2021年9月WWF提出“中国的气候行动周”这一概念,并将通过两年的碳中和公益传播项目进一步发起并推动该活动成为影响全国的气候节日和社会热点事件。WWF发起的“气候行动周”将通过开源的创意玩法和多元的活动形式,搭建多方交流和展现其后行动的平台,将碳中和与个人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提升公众对碳中和的意识和理解,获得参与碳中和的动力。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G:HUB)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简称:绿研)登记注册于北京市民政局,是一家扎根国内、放眼全球的环境智库型社会组织。我们致力于全球视野下的政策研究与多方对话,聚焦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前沿问题与创新解决方案,助力中国高质量的实现“碳中和”目标并推进绿色、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共促全球迈向净零排放与自然向好的未来。    

首刊于《新周刊》第643期

等你来

加入绿研团队,我们共同推动气候治理、投融资和韧性构建的研究与倡导工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零碳未来圈粉加油!


我要加入

扩展阅读

科学家们对于气候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我们如何应对都说了什么?——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三部曲(一、二、三、综合报告):

·       IPCC《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发布

·       IPCC《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报告发布

·       IPCC AR6“科学三部曲”终章发布

·       IPCC警示1.5℃温升控制目标或短暂突破,全球正值关键十年

参考文献(向下划动查看)

[1] 吴志, 洪水围困涿州图书仓库:不少库房仍在泡水,产业链影响几何?. 2023.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109524

[2] 王春晓, 珠三角历史性暴雨仍在持续,又是台风惹的祸?. 2023. https://news.inewsweek.cn/society/2023-09-11/19758.shtml

[3] Alan Yuhas, .全球变暖进行时:热浪席卷三大洲,多国现破纪录高温. 2023. https://cn.nytimes.com/climate/20230719/extreme-heat-wave-us-europe-asia/

[4] Nicholas Bogel-Burroughs et al., How Fire Turned Lahaina Into a Death Trap. 2023. https://www.nytimes.com/2023/08/15/us/hawaii-maui-lahaina-fire.html?_ga=2.23221178.127548777.1694403369-14056877.1679623519

[5] Associated Press, Hawaii fires: number of missing drops from hundreds to 66 amid recovery. 2023.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3/sep/08/hawaii-wildfires-maui-missing-recovery-aid

[6] 新华社,利比亚东部飓风遇难人数已超5500人. 2023. 利比亚东部飓风遇难人数已超5500人-新华网 (news.cn)

[7]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July 2023 confirmed as hottest month on record. 2023. https://public.wmo.int/en/media/news/july-2023-confirmed-hottest-month-record

[8] IPCC, Climate Change 2023: Synthesis Report.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2023. p. 12-13. https://www.ipcc.ch/report/ar6/syr/downloads/report/IPCC_AR6_SYR_SPM.pdf

[9] United Nation, Climate Ambition Summit. 2023. https://www.un.org/en/climatechange/climate-ambition-summit

[10] IPCC, Climate Change 2023: Synthesis Report.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2023. p. 4-5.

[11] Ibid. p. 12.

[12]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极端天气对能源安全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3. https://www.zdpi.org.cn/txtread.php?id=17478

[13] IPCC, Climate Change 2022: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2022. p. 933. https://report.ipcc.ch/ar6/wg2/IPCC_AR6_WGII_FullReport.pdf

[14] Ibid. p. 728.

[15] United Nation, Women...In The Shadow of Climate Change. https://www.un.org/en/chronicle/article/womenin-shadow-climate-change

[16] Tess McClure and Amrit Dhillon, Climate crisis linked to rising domestic violence in south Asia, study finds. 2023.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3/jun/28/climate-crisis-linked-to-rising-domestic-violence-in-south-asia-study-finds

[17] Climate Watch 2020 NDC Tracker. 2021. Washington, DC: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s://www.climatewatchdata.org/2020-ndc-tracker

[18] Climate Watch LTS Explorer. 2020. Washington, DC: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s://www.climatewatchdata.org/lts-explore

[19] G7 Hiroshima Leaders’ Communiqué.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05/20/g7-hiroshima-leaders-communique/

[20] G20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Working Group Meeting Outcome Document and Chair’s Summary. 2023: 2. https://g20drrwg.preventionweb.net/media/89205/download?startDownload=true

[21] Theme and Priorities. 2023. https://brics2023.gov.za/theme-and-priorities/

[22] Green Climate Fund, About GCF. https://www.greenclimate.fund/about/timeline

[23] 关于我们C40. https://www.c40.org/zh-CN/about-c40/

[24] GREEN ECONOMY, 联合国启动净零金融联盟. 2021. https://www.unep.org/zh-hans/xinwenyuziyuan/xinwengao/lianheguoqidongjinglingjinronglianmeng

[25] 生态环境部,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2022.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3/202206/W020220613636562919192.pdf

[26] UNFCCC Secretariat, Technical dialogue of the first global stocktake. Synthesis report by the co-facilitators on the technical dialogue. 2023. https://unfccc.int/documents/631600 

[27] 凯瑟琳·厄尔利, 气候行动需要“量子飞跃”. 2023. https://chinadialogue.net/zh/3/99966/

[28] UNFCCC Secretariat. Technical dialogue of the first global stocktake. Synthesis report by the co-facilitators on the technical dialogue. 2023. p. 4. https://unfccc.int/documents/631600 

[29] Ibid. pp. 35, 37. 

[30] 霍思伊,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北方对强降雨不能心存侥幸. 2023. https://mp.weixin.qq.com/s/xk_lvf5MicKKoc_xYAFLNQ

[31] 尤晓莺, 当食品政策遇上气候目标. 2023. https://chinadialogue.net/zh/5/102612/

[32] Govind Bhutada, Compar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ransportation Options. 2022. 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comparing-the-carbon-footprint-of-transportation-options/

[33]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12: Ensure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patterns.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sustainable-consumption-production/


封面|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



_


_
_


_

如引用本文中的内容,请注明出处,格式为: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水与火之夏:气候风险下的我们. 2023。

转载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公众号ID

如有任何反馈或疑问,请联系我们:policy@ghub.org

_
_


_


_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详细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星球公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